重阳节的传说

2025-10-25 10:36

秋意渐浓,菊花开遍山野,农历九月初九,我们迎来了重阳节。登高、赏菊、佩茱萸、饮菊酒,这些绵延千年的习俗背后,藏着一段段动人的传说,其中最广为流传的,是关于桓景斩妖除魔的故事。

桓景斩瘟魔

相传在东汉时期,汝河一带瘟疫肆虐,百姓深受其苦。有个名叫桓景的青年,他的父母也在这场灾难中不幸离世。悲痛之余,桓景立志要寻仙访道,学习本领,为乡亲们铲除病魔的根源。他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,名叫费长房,于是不顾路途遥远,跋山涉水前去拜师。

历经千辛万苦,桓景终于找到了费长房仙长的修炼之所。仙长被他的诚心和毅力所打动,收他为徒。桓景在山中潜心修炼,不分寒暑,刻苦学习剑术和法术。几年过去,他的武艺日益精进。

一天,费长房把桓景叫到跟前,神情严肃地告诉他:“明天是九月初九,汝河的瘟魔将要再次出现,为害人间。你学艺已成,是时候回去为民除害了。” 说罢,他送给桓景一包茱萸叶,一瓶菊花酒,并授以辟邪之法,叮嘱他务必让乡亲们登上高处,以避灾祸。

桓景谨记师命,连夜赶回家乡。九月初九这天,他按照仙长的吩咐,带领乡亲们登上附近的一座高山。他将茱萸叶分给大家,让每人一片带在身上,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。他说,这样瘟魔就不敢近身。他自己则手持利剑,守在山路入口,严阵以待。

不久,汝河中浊浪翻涌,瘟魔果然踏水而来。它闻到茱萸的奇香和菊酒的醇气,心生畏惧,不敢靠近人群。这时,桓景看准时机,纵身跃下,与瘟魔展开激烈搏斗。几个回合下来,桓景瞅准空档,一剑刺中瘟魔要害,将其斩杀。从此,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扰。

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和桓景的功绩,人们便把九月初九定为“重阳节”,并形成了登高、佩茱萸、饮菊酒等习俗,代代相传,祈求平安健康。

费长房与预言

在桓景的故事中,他的师父费长房是一位关键人物。费长房在历史上确有其人,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方士,传说他拥有神奇的法术。在重阳节的传说体系里,他不仅是传授桓景武艺的恩师,更是一位能够预知未来的智者。

他精准地预言了瘟魔将在九月初九出现,并给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——登高、佩茱萸、饮菊酒。这个预言不仅拯救了一方百姓,更重要的是,它赋予了重阳节一系列核心的民俗活动以神圣的起源和合理的解释。费长房的形象,代表了古人面对不可知的灾难时,对智慧和指引的渴望。他的存在,使得斩妖除魔的行为并非偶然,而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的必然胜利,增强了传说中“人定胜邪”的信念。

茱萸与菊花的守护

在传说中,茱萸和菊花并非普通的植物,而是被赋予了神奇力量的辟邪之物。

茱萸,又称“越椒”或“艾子”,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。古人认为它具有驱风逐邪、消积祛寒的功效。在桓景的传说里,正是茱萸散发出的特殊香气,使得瘟魔不敢靠近登高的人群。因此,重阳节佩茱萸(或插茱萸)的习俗便流传下来,或佩带于臂,或插于发髻,或制成香囊,人们以此祈求驱邪避灾,身体健康。茱萸那鲜艳的红色,在秋日里也显得格外醒目,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吉祥。

菊花,则与重阳节有着不解之缘。它凌霜开放,品格高洁,被古人视为长寿和生命力的象征。费长房让桓景带给乡亲们的菊花酒,据说有延年益寿、驱散瘟疫之效。除了饮菊酒,重阳赏菊也成为了历代文人雅士钟爱的活动。从陶渊明的“采菊东篱下”,到历代重阳诗会,菊花以其傲然之姿,慰藉着秋日的寂寥,也寄托着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。这两种植物,一驱一补,一避一养,共同构成了重阳节独特的医药文化和养生智慧。

登高避祸的深意

登高,是重阳节最富标志性的活动。这一习俗的直接来源,便是桓景引导乡亲们上山躲避瘟魔的传说。在故事的逻辑里,登上高处,意味着远离地面的污秽与邪气,接近纯净的天空,从而获得安全。

然而,追溯其更古老的渊源,登高可能蕴含着更深层的文化心理。秋季是万物肃杀的季节,古人容易产生悲秋之感。同时,季节转换也容易引发疾病。因此,在九月九日这个被称为“灾日”的时间节点(古人认为单数为阳,九为极阳,两九相重,物极必反,反而被视为需要避忌的日子),人们通过主动“登高”来“避祸”,是一种积极的自我禳解仪式。它不仅仅是为了躲避具体的“瘟魔”,更是为了摆脱一切潜在的厄运与不祥。登高望远,既能开阔心胸,排解秋郁,也象征着在逆境中积极向上、追求光明的人生态度。这个简单的动作,凝聚了先民面对自然与命运时的生存智慧和坚韧精神。

数字九的奥秘

重阳节之所以定在九月初九,与中华文化中对数字“九”的理解密切相关。在《易经》中,“九”被定为阳数。两个阳数“九”重叠在一起,故曰“重阳”,也叫“重九”。

古人认为,这是一个非常特殊且充满力量的日子。阳极为火,象征着极盛与刚健。然而,盛极而衰也是自然的规律。因此,重阳节既是一个庆祝丰收、享受秋光的吉庆节日,也隐含着对物极必反的警惕。这恰好解释了节日习俗中看似矛盾却又和谐统一的两个方面:一方面是登高、赏菊等充满欢愉和诗意的活动,庆祝当下的圆满;另一方面则是佩茱萸、饮菊酒等旨在驱邪避灾、祈求平安健康的行为,为未来的安宁做准备。这种对数字的崇拜和哲思,使得重阳节超越了简单的岁时节令,承载了古人深邃的宇宙观和生命观。

THE END
责任编辑:爱星座网
爱星座(https://www.a-xingzuo.com)欢迎各方媒体、机构转载、引用我们的原创内容。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,烦请将版权疑问、授权证明、版权证明、联系方式等,发邮件至kuchuan@vip.qq.com,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、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