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月九日重阳节风俗

一、登高望远
登高是重阳节最古老、最核心的习俗,源于古代的“阳数”崇拜和山岳祭祀。古人认为九月九日“阳极必变”,是灾厄之气汇集的日子,必须离家前往高处,方能辟邪免祸。此习俗早在西汉时期已初具雏形,《长安志》中便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人们出游登高的记载。至唐代,登高已从原始的避险行为,演变为一项极富诗意的全民性休闲活动。文人墨客于此日登临名山高阁,极目远眺,将如画江山与万千感慨一同融入诗篇,如王维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”的千古绝唱,便是在登高的情境中孕育而生。如今,我们登高,不仅是为了锻炼体魄,呼吸秋日清新的空气,更是为了在攀登的过程中,获得一种心灵的提升与视野的开阔,象征着在人生与事业上“步步高升”的美好期许。
二、赏菊饮酒
重阳节正处金秋,恰是菊花傲然怒放之时。菊花,被誉为“延寿客”,凌霜而开,其性高洁,被视为生命力的象征。赏菊之风盛行于唐宋,上至宫廷,下至民间,都会举办盛大的菊花盛会。孟浩然在《过故人庄》中写道:“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”,便是此风俗的生动写照。与赏菊紧密相连的,是饮菊花酒。古人相信,菊花酒有祛灾祈福、延年益寿的奇效。其酿造方法颇为讲究,通常是在前一年重阳节采摘初开的菊花和些许青翠枝叶,与粮食一同发酵,直至来年重阳方可开坛饮用。这杯中的琥珀色液体,不仅融合了菊花的清雅芬芳,更沉淀了整整一年的时光与期盼,成为重阳节宴席上不可或缺的“吉祥酒”。
三、佩戴茱萸
在重阳节的辟邪习俗中,茱萸是与登高并重的重要元素,被称为“辟邪翁”。茱萸是一种具有浓烈香气的植物,可入药,古人认为它能驱风逐邪,治寒祛毒。南北朝时期的《风土记》中明确记载:“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,辟除恶气而御初寒。” 人们或将茱萸枝条插于发髻,或把茱萸果实装入香囊佩戴于臂,用以抵御秋天的“瘴疠之气”。王维诗中“遍插茱萸少一人”的意境,正是此俗的真实反映。那点点朱红与特殊香气,不仅是身体的护符,更是情感的纽带,寄托了人们对家人安康、阖族无恙的深切祈愿。
四、吃重阳糕
在北方,重阳节登高并非处处可行,于是智慧的古人便想出了“以糕代高”的妙法,“糕”与“高”同音,吃糕便象征着登高,寓意着步步高升、百事俱高。重阳糕又称“花糕”、“菊糕”,其制作品类繁多,极为精巧。有的以米粉发酵,嵌入枣、栗、杏仁等果脯;有的多达九层,宛若小宝塔,上面还会插一面彩色小纸旗,谓之“重阳旗”。这不仅是一道节令美食,更是一件充满祝福的艺术品。家人之间互赠重阳糕,晚辈敬献长辈,都蕴含着对对方事业与生活的美好祝福。
五、敬老孝亲
在现代中国,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——老人节。这是一个极具社会意义的转变,它将古老的传统与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核心美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。在这一天,社会各界会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敬老活动,如走访慰问养老院、组织社区文艺表演等。而作为子女,则会更多地选择回家陪伴父母,为他们做一顿可口的饭菜,耐心倾听他们的唠叨,表达感恩与孝心。这使得重阳节从一个驱邪避祸的节日,升华为一个充满温情与感恩的节日,强调了“你养我长大,我陪你变老”的人伦温情。
六、祭祖祈福
重阳节与清明、中元并称为中国传统的三大祭祖节日。古人深信,祖先的灵魂始终与家族命运息息相关,在秋收冬藏之际,向祖先献上祭品,既是为了感谢祖先的庇佑使得五谷丰登,也是为了祈求祖先继续护佑家族人丁兴旺、平安过冬。祭祖仪式通常非常庄重,家家户户会准备丰盛的酒菜、香烛纸钱,由家族长者带领,向祖先牌位或坟茔行叩拜之礼,禀报家中的大小事宜。这一仪式,强化了家族的凝聚力,也体现了中国人慎终追远、敬天法祖的传统文化精神。
七、放纸鸢(风筝)
在南方许多地区,重阳放纸鸢是一项独具特色的风俗。古人认为,九月九日秋风劲爽,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。更有一种奇妙的说法,认为将风筝放上高空后,有意剪断牵线,让风筝随风远去,可以把一年的积郁与霉运一并带走,从而带来好运。因此,重阳节的风筝场上,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,五彩斑斓的风筝在秋日晴空中争奇斗艳,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,更成为了一道亮丽的民俗风景线,寄托了人们祈求健康长寿、放飞厄运的美好愿望。
八、享宴祈寿
“九九”谐音“久久”,有长长久久、长寿延年的寓意,因此重阳节自古人便被视为一个祈求长寿的吉祥日子。汉代宫廷中就有定期举行敬老宴会的记载。到了这一天,人们会设宴庆祝,邀请亲友尤其是族中长者共聚一堂。宴席上,菊花酒、重阳糕是必备品,大家共同举杯,祝愿长者福寿安康。这场“祈寿宴”,不仅是味觉的享受,更是情感的交流,它凝聚了家族亲情,彰显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礼赞。
九、骑射演武
重阳节起源于秋游,古时也有骑射、围猎的习俗,这带有明显的军事训练色彩和尚武精神。尤其是在北方游民族和历代王朝中,秋季是狩猎和练兵的好时机。皇帝会于此日举行骑射比赛或大规模的围猎活动,以此检阅军队,保持尚武之风。对于民间而言,在秋高气爽的时节进行一些强身健体的活动,也与登高一样,有祛病健身的寓意。这一风俗为重阳节增添了几分豪迈与雄健的气息。
十、辞青迎冬
重阳节在某种意义上,是秋季的“辞别仪式”。人们通过登高、赏菊等活动,尽情享受秋天的最后光景,与漫山遍野的青绿山川作别,故而又称“辞青”。这与春天三月的“踏青”形成了呼应。在感知自然节律变化的农耕文明中,这是一个充满仪式感的节点。它提醒人们,绚丽的秋日即将结束,肃杀的冬天就要来临,是时候准备收获的归仓与冬日的储备了。这一风俗,体现了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、顺应天时的智慧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