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立冬的诗句,立冬的诗句

唐代诗篇
《立冬》·李白
冻笔新诗懒写,寒炉美酒时温。醉看墨花月白,恍疑雪满前村。
解释: 天冷墨冻,连诗也懒得写,正好温酒驱寒。醉眼望去,月光照在砚台墨迹上,仿佛看到了门前村落已白雪皑皑。一派慵懒又浪漫的冬日初景。
《邯郸冬至夜思家》·白居易
邯郸驿里逢冬至,抱膝灯前影伴身。想得家中夜深坐,还应说着远行人。
解释: 虽写冬至,但立冬同样适用。在驿站独过冬节,只有影子相伴。想象家人也正深夜不眠,谈论着在外的自己。道尽了冬日的羁旅思乡之情。
《孟冬寒气至》·无名氏
孟冬寒气至,北风何惨栗。愁多知夜长,仰观众星列。
解释: 开篇即点出初冬的严寒与北风的凛冽。因愁绪而觉冬夜漫长,只能仰观星宿排解。寒气与愁思相互映衬。
《早冬》·白居易
十月江南天气好,可怜冬景似春华。霜轻未杀萋萋草,日暖初干漠漠沙。
解释: 描绘了江南初冬的独特美景——天气和暖,景色宛如春天,霜轻草绿,日照晒干了沙地。一反冬日的肃杀之感。
宋代诗词
《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》·钱时
昨夜清霜冷絮裯,纷纷红叶满阶头。园林尽扫西风去,惟有黄花不负秋。
解释: 立冬前夜下霜,红叶飘落,西风似乎扫尽了园林的秋色,只有菊花(黄花)依然傲然绽放,不负秋光。
《立冬日作》·陆游
室小才容膝,墙低仅及肩。方过授衣月,又遇始裘天。寸积篝炉炭,铢称布被绵。平生师陋巷,随处一欣然。
解释: 诗人居所简陋,刚过农历九月(授衣月),又到需要穿皮衣的立冬。精打细算地准备炭火和棉被,体现了清贫生活中的冬日准备,却依然安贫乐道。
《冬日》·陆游
故里躬耕后,颓龄耄及前。开门无客至,得句有僧传。忽忽身如梦,迢迢日似年。会当乘小雪,夜上剡溪船。
解释: 诗中表达了冬日里的闲适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,并萌生了在小雪时节乘舟访友的雅兴。
《释疾文·悲夫》·卢照邻
春也万物熙熙焉,感其生而悼其死;夏也百草榛榛焉,见其盛而知其阑;秋也严霜降兮,殷忧者为之不乐;冬也阴气积兮,愁颜者为之鲜欢。
解释: 此段以四季喻人生。写冬天是阴气积聚,让心怀忧愁的人难以展露笑颜,精准捕捉了冬日给人的心理感受。
《菩萨蛮·白日惊飚冬将半》·纳兰性德
白日惊飚冬将半,解鞍正值昏鸦乱。冰合大河流,茫茫一片愁。
解释: 寒风凛冽,冬日已过半,河流冰封,景象一片苍茫,与词人内心的愁绪融为一体,意境壮阔而悲凉。
元代及以后
《立冬》·王稚登
秋风吹尽旧庭柯,黄叶丹枫客里过。一点禅灯半轮月,今宵寒较昨宵多。
解释: 秋风吹尽了庭院的老树叶,身在异乡看着黄叶红枫。一点禅灯伴着半轮明月,明显感觉到今晚比昨晚又寒冷了几分。点出了立冬“寒渐深”的体感。
《立冬》·陆文圭
旱久何当雨,秋深渐入冬。黄花独带露,红叶已随风。边思吹寒角,村歌相晚春。篱门日高卧,衰懒愧无功。
解释: 诗写秋深入冬的景象:菊花带露,红叶随风。自己却衰懒高卧,感到惭愧。将季节变迁与个人心境巧妙结合。
《立冬日野外行吟》·释文珦
吟行不惮遥,风景尽堪抄。天水清相入,秋冬气始交。饮虹消海曲,宿雁下塘坳。归去须乘月,松门许夜敲。
解释: 诗人在立冬日不畏遥远,在野外行走吟诗。描绘了“秋冬气始交”时节的清朗景象,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闲适的情怀。
《立冬日有怀京师诸友》·潘希曾
东皇此日生辰,寓在京华万感并。云物不殊乡国异,教儿且覆掌中杯。
解释: 诗人在立冬这天思念在京城的诸位好友。虽然景物并无不同,但身处异乡,愁绪万千,只能借酒消愁。
《烟雨馆立冬前一日》·葛绍体
已过重阳种菊花,留连秋色带霜华。休言明日朔风起,肠断天涯人怀家。
解释: 立冬前一日,秋色尚存,菊花带霜。但诗人想到明日北风起,寒冬将至,作为天涯游子,思乡之情更切,令人断肠。
《立冬夜舟中作》·范梈
人逐年华老,寒随雨意增。山头望樵火,水底见渔灯。浪影生千变,沙痕没几棱。邻鸡催晓破,肠断别离情。
解释: 诗人于立冬夜在舟中,感年华老去,寒意随雨加深。描绘了江上夜景,最后以邻鸡报晓、离情肠断作结,充满了羁旅愁思。
《立冬道中》·高登
十年江上理渔蓑,今日聊成仆仆歌。黄叶吟边轻得失,浮云世上饱经过。居人犹自怜司马,弃物何当忆谢鲲。忽见梅花照寒水,岁华老尽客愁多。
解释: 诗人在立冬日的旅途中,感慨十年渔樵生涯,如黄叶浮云般漂泊。忽见寒水中梅花照影,更觉年华老去,客愁繁多。
《立冬即事二首(其一)》·仇远
细雨生寒未有霜,庭前木叶半青黄。小春此去无多日,何处梅花一绽香。
解释: 立冬时节,细雨带来寒意但还未有霜,院中树叶半青半黄。诗人敏锐地嗅到何处有早梅绽放的香气,为冬日带来一丝生机与惊喜。
《立冬》·张侃
昨夜疾风万木凋,今朝闭户养慵懒。试看窗影移残日,便觉寒威上短袍。
解释: 昨夜狂风令万木凋零,今日闭门不出休养。看着窗影移动,便能感觉到寒意已侵透衣袍。生动刻画了立冬后气温骤降的体感。
《舟行立冬》·张煌言
寒江才见荻花秋,又睹天孙渡鹊愁。岁月催人如转毂,江湖寄迹似浮鸥。蒹葭满目苍茫里,烟雨孤村缥缈头。自笑此身羁未得,且随造物与同流。
解释: 诗人在立冬日舟行江上,感岁月如飞轮,自身如浮鸥漂泊。满目蒹葭苍茫,孤村烟雨,虽有羁旅之叹,却也随遇而安。
《立冬客馆病坐》·李英
羁旅立冬时,凄风擗面吹。病多丝发短,愁怯雪霜欺。人事频如梦,韶光倏若驰。百年犹顷刻,安用寿千期。
解释: 诗人羁旅在外,遇立冬时节,凄风扑面。多病愁苦,感人生如梦,光阴飞逝。表达了病中逢冬的凄楚与对人生的感悟。
《立冬斋居》·黄佐
金茎露冷芙容晞,锦城云淡鸿雁飞。小山桂树犹芬菲,洞房香霭何霏微。玄冥使者乘铁骢,下蹴赤霄开玉扉。手擎造化入炉鞴,鼓铸元气回阳晖。
解释: 此诗描绘了立冬时节皇家斋居的景象,意境瑰丽。虽露冷雁飞,但仍有桂树芬芳。后四句笔锋一转,以玄冥使者(冬神)鼓铸元气,期待阳晖回转,气势磅礴。
《立冬微雨雪偶成》·乾隆
斗杓建子立冬辰,蓂叶尧阶翠剩旬。律管葭灰微动候,天心复处即春心。
解释: 乾隆皇帝的诗。写立冬时节,北斗星指向子位,葭灰(测节气的器具)微动。他指出,上天冬藏之心的回归之处,便是春心萌发之始,体现了循环往复的哲学观。
《立冬闻雷》·苏辙
阳淫不收敛,半岁苦常燠。禾黍饲蝗螟,粳稻委平陆。民饥强扶耒,秋晚麦当宿。闵然候一雨,霜落水泉缩。突兀震霆怒,始怪岁不足。
解释: 此诗记录了立冬时节反常打雷的现象。诗人忧国忧民,认为这是阳气过盛不敛所致,并关联到之前的蝗灾、饥荒,表达了对农事和民生的深切关怀。
《立冬日赠张直夫》·吕本中
参差寒叶树,林鸟独依栖。发变心同素,年迟日向西。一水通晨夕,三山隔湖溪。尚忆鲁儒席,南楼携手齐。
解释: 这是一首赠友诗。描绘立冬萧瑟景象,感慨年华老去。但回忆起昔日与友人一同求学、在南楼携手的情景,充满了温暖的怀旧之情。
《立冬节斋宿竹宫悼姚高士》·程公许
金鲫鱼犹涵藻涧,玉蕤香未破梅花。人生转眼皆泡幻,勘破须饶老作家。
解释: 诗人在立冬斋宿时悼念友人。眼前景物依旧,但人生如梦似幻。这种勘破世情的感悟,恐怕只有阅历丰富的老者(老作家)才能深切体会。
《立冬》·陶安
三秋辞北地,今日立南宫。黄叶随风下,寒云带雨飞。竹窗清影碎,桑圃绿阴稀。莫道幽居僻,山深客到稀。
解释: 诗人描绘了立冬时节的南宫景象:黄叶落,寒云飞,竹影碎,桑荫稀。虽居幽僻,山深客少,但诗意地栖居于此,别有一番境界。
《立冬日酬梅畊兰》·彭孙贻
去年风雪颠,冻骨赤双脚。今冬暖异常,仲月煖犹昨。天公老亦童,春秋几回错。时序固不愆,积气使之各。
解释: 诗人将去年立冬的风雪严寒与今冬的异常温暖作对比,风趣地调侃“天公”像孩童一样反复无常,并思考这是天地之气积聚变化所致。
《立冬日舟中即事二首(其一)》·田登
一棹夷犹上碧滩,夕阳影里见袁安。孤村树色昏烟霭,十载客怀悲路难。短发镜中霜漠漠,青山江上晚寒寒。故园梅蕊春前发,因报东风且自宽。
解释: 立冬日舟中所见所感。见孤村寒树,感十年客路艰难。镜中短发如霜,江上青山带寒。但想到故园梅花将开,便以此宽慰自己,心怀希望。
《立冬舟中即事》·张以宁
水国初冬和暖天,南荣方好背阳眠。题诗朝忆复暮忆,见月上弦还下弦。远树依微蛮霭外,残星明灭海云边。寒潮不到松陵路,苇荻萧萧亦可怜。
解释: 描绘了江南水国初冬和暖的天气与宜人的景色。诗人朝暮题诗,看月弦更迭,远树残星,即使芦苇萧萧也别有韵味,充满闲适自得之趣。
《立冬日步至江亭》·廖行之
蒿藜径桑麻里,风景千年又一新。茅屋竹篱烟冉冉,枫林橘坞月粼粼。已无鸿雁传书至,惟有渔樵作伴频。莫道立冬犹未冷,疏梅寒雀最关人。
解释: 诗人立冬日漫步至江亭,见田园风景依旧而新。已无鸿雁传书,唯有渔樵为伴。最后点出,莫说立冬不冷,那疏梅与寒雀,已最牵动人心,预示着深冬将至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