赞美立冬的诗句

2025-11-04 16:53

晨起推窗,忽见阶前白霜如细盐般洒了一层,才惊觉时序已至立冬。古人将立冬分为三候:一候水始冰,二候地始冻,三候雉入大水为蜃。此时节,天地褪去秋日的斑斓,显露出清瘦的骨骼。历代诗人以笔墨为节气立传,在立冬的凛冽与静谧中,寻得无数诗意的栖居。

唐代李白在《立冬》中写道:“冻笔新诗懒写,寒炉美酒时温。醉看墨花月白,恍疑雪满前村。”这首诗恰似一幅写意小品。诗人守着暖炉温酒,微醺中看见砚台墨迹凝冻如花,窗外月色皎洁如雪,竟错觉冬雪已覆盖村落。这里没有对寒冷的抱怨,反而在酒香与墨韵间,将立冬的寒意转化为审美的享受。笔冻了便不写,炉寒了便温酒,诗人与自然节律和谐共处,展现着随遇而安的智慧。这般洒脱,让立冬不再是万物凋零的开始,而成为心灵休憩的契机。

宋代仇远在《立冬即事二首》中吟咏:“细雨生寒未有霜,庭前木叶半青黄。小春此去无多日,何处梅花一绽香。”诗中捕捉到立冬特有的过渡之美。细雨带着初寒,树叶青黄参半,秋的余韵与冬的初影在此时交织。最妙的是那若有若无的梅香,仿佛冬日的信使,预告着生命在严寒中依然孕育。这种对细微变化的敏锐感知,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相通的心灵。我们仿佛跟随诗人的目光,看见季节更迭中那些常被忽略的温柔瞬间。

明代王稚登在《立冬》中写道:“秋风吹尽旧庭柯,黄叶丹枫客里过。一点禅灯半轮月,今宵寒较昨宵多。”客居他乡的诗人,在秋尽冬来之际,感受着日渐加深的寒意。风吹尽枝头残叶,唯有禅灯与半轮明月相伴。这首诗将立冬的物理寒冷与游子的心理孤寂巧妙融合,却又在禅意中找到慰藉。寒夜中的灯火与月光,成为精神寄托,照亮内心的宁静。这种在寒冷中寻求心灵安顿的智慧,正是立冬给予我们的珍贵启示。

立冬不仅是自然节气,更是修心养性的时节。古人认为冬季宜“藏”,不仅是储藏物资,更是收藏心神、积蓄能量。陆游在《立冬日作》中写道:“室小财容膝,墙低仅及肩。方过授衣月,又遇始裘天。寸积篝炉炭,铢称布被绵。平生师陋巷,随处一欣然。”尽管家境贫寒,房屋狭小,诗人却能在立冬时节安然处之,为小火炉积攒炭火,称量棉絮加厚被褥。这种在简朴中寻得满足的人生态度,让立冬的寒意变得温暖可亲。诗人师法颜回“居陋巷而不改其乐”的精神,在物质匮乏中保持心灵的丰盈。

白居易在《岁晚旅望》中写道:“万物秋霜能坏色,四时冬日最凋年。此时却羡闲人醉,五马无由入酒家。”诗人感叹万物因霜而失色,冬日是一年中最凋敝的季节,却羡慕那些能够悠闲醉饮的普通人。这种对闲适生活的向往,呼应着立冬时节宜放缓脚步、涵养心性的自然节律。当外界活动因寒冷而减少,正是内省与沉思的好时机。

THE END
责任编辑:爱星座网
爱星座(https://www.a-xingzuo.com)欢迎各方媒体、机构转载、引用我们的原创内容。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,烦请将版权疑问、授权证明、版权证明、联系方式等,发邮件至kuchuan@vip.qq.com,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、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