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州立冬吃什么

2025-11-06 08:37

一场秋雨一场寒,当街头的梧桐树叶几乎落尽,风里带着凛冽的哨音,常州的冬日便算是正式拉开了帷幕。立冬,在常州人的心中,不仅仅是一个节气,更是一个充满温情的仪式。这个仪式,多半是与“吃”紧密相连的。在寒意渐浓的日子里,常州人用一道道精心准备的食物,慰藉肠胃,也温暖身心,这便是属于龙城独有的冬日序曲。

暖身先暖胃,一碗羊汤抵万金

若问常州人立冬吃什么,十有八九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:羊肉。在常州,立冬喝羊汤、吃羊肉,是雷打不动的传统。这并非简单的跟风,而是源于一种质朴的养生智慧。中医认为,羊肉性温,能暖中补虚,开胃健力,是抵御寒冬的绝佳补品。

常州的羊肉吃法,尤以雪堰、焦溪等地的白切羊肉最为知名。选用本地优质的湖羊或山羊肉,经过独特的烹煮工艺,肉质紧实,鲜嫩无比,不带一丝腥膻。切成厚薄均匀的片,蘸上特制的甜面酱或酱油,入口是纯粹的肉香,回味无穷。当然,更普遍、更受欢迎的还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汤。乳白色的汤底,是用羊骨长时间熬制而成,浓郁鲜香,撒上一把翠绿的蒜叶,再滴上几滴火辣的辣油。立冬的傍晚,一家人围坐桌旁,捧着一碗滚烫的羊汤,小口啜饮,暖流瞬间从喉头直达胃底,继而蔓延至四肢百骸,窗外再冷的寒风似乎也变得不足为惧了。这碗汤,喝下去的是热量,升腾起来的是浓浓的烟火气与家庭温情。

糯香萦绕,团团圆圆暖心头

除了咸鲜的羊肉,甜蜜软糯的糯米食物也是常州人立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角色。在常州方言里,“冬至隔夜吃胡葱笃豆腐”的习俗或许更为人熟知,但立冬时节,吃一碗热乎乎的糯米团子或糯米饭,同样寓意深远。

糯米因其黏韧的特性,在传统习俗中常常象征着家庭的团聚与亲密。立冬,意味着“秋收冬藏”,忙碌了一年的人们,在这个时节更渴望家人的团聚。主妇们会提前浸泡好上等的糯米,或包裹上豆沙、芝麻等馅料,做成圆润可爱的团子;或与红枣、桂圆、红豆、莲子等一同蒸煮,制成八宝糯米饭。那刚出笼的糯米饭,晶莹剔透的米粒紧紧相依,夹杂着各类果脯的香甜,口感丰富,软糯适中。吃在嘴里,甜在心里,寓意着未来的一年生活甜蜜,家庭圆满,这份由内而外的甜暖,是对寒冬最温柔的抵抗。

家常滋味,一碟咸货忆冬藏

在物质不甚丰裕的年代,立冬还意味着一项重要的家庭活动——腌咸货。秋风起,腌咸菜;立冬到,腌肉忙。虽然如今随时随地都能买到新鲜的蔬菜和肉类,但许多常州家庭,尤其是老一辈,依然保留着立冬前后腌制咸肉、香肠、咸鱼和雪里蕻的传统。

这不仅仅是为了储存食物,更像是一种迎接冬天的郑重仪式。看着阳台上、屋檐下挂起的一串串油光发亮的香肠、一块块红白相间的咸肉,心里便觉得格外踏实。这些咸货,是整个冬天家常美味的基底。立冬的餐桌上,或许就会有一碟清蒸的咸肉,肥肉部分变得透明如玉,瘦肉紧实咸香;又或者是一碗用咸肉、冬笋一起炖煮的“腌笃鲜”,汤色醇厚,滋味鲜得掉眉。这独特的咸香,是时光沉淀的味道,它承载着过往岁月的记忆,也寄托着对安稳富足生活的期盼。

时令馈赠,清爽之中见真味

在大鱼大肉、浓油赤酱之外,常州人的立冬餐桌也讲究荤素搭配,时令蔬菜扮演着画龙点睛的角色。经过霜打后的青菜,俗称“霜打青菜”,会变得格外清甜软糯,无论是清炒还是与香菇、豆制品同烧,都美味无比。新上市的大白菜、水灵灵的萝卜,也都是此时餐桌上的常客。

一盘清炒霜打青菜,一抹翠绿,解了羊肉的腻,添了满口的清新。一碗萝卜排骨汤,萝卜吸饱了肉汁,变得半透明,入口即化,清淡而滋补。这些看似平常的时令蔬菜,以其自身的清鲜本味,平衡了节日餐桌的厚重,体现了常州人饮食文化中“顺时而食”的智慧,在追求温暖滋补的同时,也不忘那一份清爽与健康。

当北风呼啸着掠过天宁寺的塔尖,当古运河的水面泛起清冷的波纹,常州人家的厨房里,却正升腾着一年中最温暖的气息。这气息,是羊肉汤锅里翻滚的白浪,是蒸笼里糯米饭飘散的甜香,是屋檐下咸货浸润的阳光味道,也是灶台边清炒青菜的镬气。它们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常州立冬最生动、最令人眷恋的图景。食物,在此刻超越了果腹的范畴,成为一种文化的传承、情感的纽带,以及对自然节律最虔诚的呼应。

THE END
责任编辑:爱星座网
爱星座(https://www.a-xingzuo.com)欢迎各方媒体、机构转载、引用我们的原创内容。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,烦请将版权疑问、授权证明、版权证明、联系方式等,发邮件至kuchuan@vip.qq.com,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、处理。